2023.11.25.
台灣的交通規劃長期以車本主義為主導,導致開車以外的交通方式受到排擠,相較於動輒三、四車道的道路,行人的步行空間卻十分有限,本就不寬的人行道又混雜著路側設施帶(如變電箱、路樹、號誌桿等)造成行人與行動不便者的困擾。
無論使用何種載具移動,下了車你我都是行人。要營建出對所有用路人皆為友善、易用與通用的環境,必須扭轉至今以車為本的交通藍圖。
雖然機車、摩托車也屬於「汽車(Power Vehicle)」的範疇,依照國際道路公約規定,其行駛權利與小型自小客車相當,但在台灣卻受制於畸形的車種分流,使二輪使用者無法正常行駛內側車道、無法正常左轉,甚至使用各級道路。除增加二輪使用者的不便之外,將二輪使用者限制於高風險的道路更是增加其受傷、死亡的風險。
正如同台灣多數城市嚴重缺乏人行道設施,致使行人被迫行走在高風險的車道或路肩,二輪用路人也同樣缺乏可安全行駛的道路。在世界各國的統計資料顯示,任何車種比起平面或郊區道路,封閉式道路(如快速道路、快速公路或高速公路)擁有最高的安全係數,因其設計上並無複雜的路口交織,使其成為安全且便捷的道路系統。
而台灣目前的法規卻將汽車以外的二輪運具與用路人排除在這安全且便捷的道路系統之外,造成每年上千位的二輪用路人死於高風險的平面道路,而政府卻錯誤地將死傷歸咎於「肉包鐵」,卻忽略毫無邏輯的「車種分流」政策、剝奪二輪使用者使用安全道路的權利,才是造成二輪用路人不斷傷亡的主因。
二輪用路人權益團體,將於2025年11月26日週日的下午,於交通部前舉辦陳抗活動,同樣作為推動行人權益的組織,我們對於二輪用路人同樣受到車本主義的荼毒、無法使用安全回家的路感同身受。
在此聯盟對本週末的陳抗活動表達支持立場,交通部應立即通盤檢討、放下歧見,讓每一位用路人都能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