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圓環改正交亂象多,車種分流釀壅塞】20251003發
【公館圓環改正交完工,設施位置不良及車種分流問題多,籲北市府儘速調整車流改善交通亂象】
歷經兩個多禮拜的時間,公館圓環改正交及填平公車專用道的工程已提前完工,改為正交路口。
一、北市府匆忙施工配套不足導致交通亂象
公館圓環改正交完工第一週,已發生許多亂象,有公車的用路人表示壅塞情形嚴峻;有從永和經福和橋往台北市的用路人發現左轉道儲車空間不足的問題,及快慢車分隔島阻隔,使車流交織更嚴重;亦有行人發現行穿線號誌位置設置不當遭遮擋,影響辨認號誌。
在今年3月公告改正交之前,北市府的專業評估清楚指出「改正交是最不可行的方案」。倡議團體一再提醒草率拆除、未有妥善配套措施,將導致車流複雜交織的後果,希望能暫緩施工、重啟居民協商,但市府依然「蔣不聽」,釀成問題。
聯盟強調,市府倉促施工所造成的後遺症已經顯現,即便北市府不認科學數據報告,堅稱改善後不會有影響,然而事實會說話,當前的交通狀況與北市府施工前所承諾的狀態並不一致。
二、大眾運輸系統是通往零死亡願景的重要途徑
「發展公共運輸,抑制私家車總數攀升」不僅是永續城市願景,亦是全世界推動人本交通道路環境的重要政策。
公共運輸要有吸引力,前提是它必須方便、有效率,才能吸引讓用路人逐漸減少使用私家車。當大眾運輸的優先通行權不斷被取消,當公車系統失去可靠性,乘客逐漸放棄使用;市民被迫回流至私家車,導致整個台北市的道路更加擁堵。
這樣的結果,不僅犧牲許多當地學生、兒童搭乘大眾運輸的權益,更是讓「減少市區內私家車總數」的目標更難達成,這與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和人本交通倡議完全背道而馳。
三、北市府應調整車流問題改善交通地獄
聯盟在此呼籲北市府,該路口現行工程環境已成既定事實,當前應儘速針對尚可改善的道路設計及車流方向做調整。
1.『改善行人號誌設施位置以避免遮擋』:改善不適當的行人號誌設施位置,避免台電研究所前的行人號誌因被號誌牌擋住,而造成行人難以辨認的問題。
2.『引入先進公車優先號誌系統』:既然已拆除公車專用地下道,更應透過此次機會引入公車優先號誌系統,建立城市號誌連鎖「綠波帶」(Green wave)提高公車通行效率,讓大眾運輸使用者不會變相被逞罰。
3.『取消車種分流與強制兩段式左轉』:廢除福和橋的強制車種分流、拆除快慢車道分隔島,並取消正交路口的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改善強制待轉產生的車流交織碰撞和儲車不足的問題,北市府有義務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解決現下的車流瓶頸。
4.『開放基隆高架機車通行』:雖平面道路出現擁塞,但是福和橋及其續接的基隆高架道路在晨峰部分時段車流比外側的機車道還低,北市府應開放基隆高架予機車通行,以將機車合理分流至基隆路高架橋。
四、圓環不是錯,良好規劃才是根本
我們也希望台灣社會不要再對圓環有錯誤理解。過去公館圓環拆除前,確實有許多道路設計問題並未試圖解決,卻再也來不及嘗試修正。
然而,道路安全問題的根本並不在於該使用圓環還是正交,而是良好的車流規劃,和科學、清晰的標線標誌及道路設施。
台灣目前仍有太多設計錯誤的圓環與十字路口,不僅誤導用路人錯誤使用,更將用路人置於危險境地。我們已經沒有時間讓更多生命無辜地逝去,呼籲中央、地方政府盡快改善,以朝向零死亡願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