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新聞稿
【駕訓考照通盤檢討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聯盟今早(4/29)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交通部改革駕訓考照制度,並也反對「自小客車全面指差確認入駕照考試」,我們相信指差確認有其適用的特定情境,貿然施行既不安全又影響交通車流,我們期望能以擺頭確認或是檢查視線視角等更合理的方式進行。
本次記者會我們也邀請到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 桃園市人本交通推動協會、交通倡議者 第四維度 Photography 火花羅、立法委員 林月琴 Yueh-Chin 等出席參加發言。
在我們抗議後,交通部目前已表明將滾動式修正,不會一意孤行。我們對於政府面對錯誤能立即做出修正予以勉勵,但也批評這樣朝夕令改、鐘擺式的修法,往後更應審慎評估、充分討論再宣布新政策,以免造成用路人難以適從。
-
聯盟發言新聞稿:
▎陳愷寧:交通部應通盤改革駕訓考照制度,勿將民團當錯誤政策的背書工具!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說明,在4月25日公路局召開之「精進駕照考前、中、後相關制度意見交流會議」中,聯盟延續過去在交通3E(工程、教育、執法)中,對於『駕訓教育的制度改善』以及『回訓制度的全面建立』提供意見,包含:一、建立一般駕駛與高齡駕駛回訓制度。二、整合實體與線上課程。三、逐步恢復違規舉發與強化違規講習。四、對駕訓教練與考官水準應嚴格品管,等各項現有問題、改善措施及相關案例。
其次,聯盟亦與各交通民間團體聯合提出「駕訓與考照制度改革建議方案」予局處,主題包含四大項:一、成立教育專責機構、導入制度化教育。二、強化駕訓與考照品質。三、健全考驗機制與考核制度。四、逐步完善回訓與後續教育制度等。
當晚,公路局竟透過媒體表示,與民間交流會議後,6/2起普通小客車駕照考試將新增 #停讓行人 及 #指差確認 項目,若未做到即不合格。
然而,「小客車指差確認」並非我們在會議中所提之建議,也未於提交的「聯合建議書」中,且會議中諸多民團均有表示不同意見,雙方未有共識之下公路局仍強行推出,到底是在急什麼?這麼愚蠢的規定,政府部門匆匆決定,交通部此舉儼然是「假以民團交流之名,行推鍋給民團之實」!呼籲交通部公路局審慎思量、反省,勿將民間團體當成為錯誤政策的背書工具!
▎林柏勛:「指差確認」適用於特定情境,應改為擺頭確認或確認視線死角。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勛說明,我們樂見台灣終於開始重視駕訓改革,但實際駕駛行為與駕訓現場的落差,以及公路局未來如何協同警政署、地方縣市弭平落差,也是一大挑戰。所以,「#沒共識、#沒論述、#沒配套」就全面實施的政策,不只是想推給民團扛,更是滿滿的形式主義,這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林柏勛強調,「指差確認」適用於特定情境,如在台灣目前僅有軌道運輸(如捷運、高鐵),以及台灣特定縣市的市區公車(大客車)在應用,就連大型「貨車駕駛」從2024年8月起也只需響應「轉彎暫停、安全再行」,並未全面強制指差確認,而在歐美等對駕駛行爲規範嚴格的國家,也僅有要求擺頭確認(Shoulder Check)而已。
林柏勛說明,我們並不建議「普通小客車全面實行指差確認並作為考試標準」,除了過於形式主義,上路後難以取締,更容易影響交通車流及安全;應改為在路口處及遇行穿線時,擺頭確認是否有行人準備過馬路,或確認視線死角等方式,來完善制度並保障行人安全。
▎林月琴:交通部與民應實質交流,呼籲建立回訓制度,協助駕訓教育產業正常化。
立法委員林月琴表示,這場記者會的召開,也是要提醒交通部,民間團體的參與需要的是實質的意見交流,而非空泛單向的表達,更遑論把團體出席當作背書不當政策的橡皮圖章。
林月琴委員強調,在交通議題的改革上,要的是更多的科學數據與理性對話,而非宣示口號或背離國際趨勢的一意孤行。面對當前日益複雜且嚴重的交通問題,「我認為交通部務必盡速建立一般駕駛與高齡駕駛的回訓制度,重新檢討記點制度的設計,朝向逐步恢復違規舉發,與強化道安講習的執行,特別是闖紅燈及嚴重超速違規等,高危險駕駛的行為。」並且,協助駕訓教育產業正常化發展,對教練與考官水準進行嚴格品管,這些建議都是我過去一再提及的問題,也是民團在會議中提交給公路局參考的方案,提醒交通部能盡快改善。
#落實駕訓改革
#終結交通地獄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 Taiwan Vision Zero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