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新聞稿
【微罪不罰修法案】成功爭取立院公聽會!
針對這次「1200元」微罪取消檢舉記點的修法案,立法院將在下週三(4/3)舉辦公聽會,屆時聯盟將在會議上,重申我們捍衛行人安全的立場,期望諸位委員可以傾聽我們的訴求。
非常感謝前來參與3/17全台快閃及3/23遊行的大家!
因為有你們挺身而出,才讓官員們聽見人民的聲音,也讓支持人本交通的委員有了後盾,並透過反覆的寫信、拜會和遊說法案,我們終於爭取到我們的主訴求之一「立院應召開公聽會」。感謝一路上夥伴們的支持、聲援和持續倡議,讓社會各界逐漸重視行人議題,我們也會在這場戰盡力守下,絕不能讓如此危害安全、侵害弱勢的法案隨便通過!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過去從未如網傳,刻意打壓汽、機車路權或與其他用路人對立;相反地,我們的成員包含職業駕駛、外送員、貨運倉儲工會⋯等,大家 #下了車後同樣是行人,我們關注的是如何 #改善台灣整體的用路環境。
我們一再強調,檢舉與記點制度確實有調整的空間,然而,現行法規原先已賦予警察可視情形「微罪勸導代替舉發」,去年也因應職業駕駛需求,將上下客貨的違規停車修法「取消記點」,而本次修法未與民間充分溝通,沒有針對各開放項目的「#安全危害性」分析評估,也未規劃開放後的「#配套措施」和「#改善計畫」,就貿然地再次在執法上大幅退縮,卻不透過道路設計改善根本問題,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交通工程與教育尚未完備前,執法依然扮演著守護交通秩序與安全的角色。或許台灣社會有許多人厭惡所謂的「檢舉達人」,有人覺得停自家前的騎樓被檢舉不開心,有人覺得不能在路口上下客不方便,也有人因被非警務人員檢舉感到不滿。
但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三千多人,他們又如何表達自己的「不開心」?
我們期望政府在討論交通政策的時候,可以看見不同群體的需求,而非讓政策成為「鐘擺」來回擺盪,進而激化民間對立。
造成相互猜忌緊張的,既不是我們,也不是任何路權團體,而是交通部出爾反爾、朝夕令改的政策方向,刻意在16:59才發的突襲通知,讓所有人無所適從、難以溝通合作。
希望如此混亂、倉卒、對立的道交修法是最後一次。經過這次的教訓,行政部門應邀集各類型用路人、職業駕駛、運輸工會等團體,一同探討台灣的交通問題、改善交通政策,邁向 #零死亡的願景(Vision Zero),勿再刻意操作民間對立,由上而下的殘害人民性命。
也請大家持續關注下週的公聽會,一同守護台灣用路的安全!